2025-08-29 10:58:34
來源:今日熱點網
暑期將盡,燕京理工學院環境與健康學院的呂文杰老師仍舊奔波在炙熱的驕陽下,朝著一個又一個正等候家訪的同學家走去。近一個月來,她背著裝滿學生資料的雙肩包,頂著能將柏油路面曬得發軟的烈日,輾轉多地,把學院的牽掛與關懷送進一扇扇學生的家門。她渴望親眼見證:假期中孩子們的作息是否井然有序?書桌上是否依然擺滿了學術典籍,如在校時一般?家長們對于學生的未來是憂心忡忡還是內心充滿憧憬?只有將這些疑問逐一解答,她才能在新的學期里更精準、更溫馨地實施她的幫扶計劃。

從晨曦微露到日暮西沉,呂老師乘坐車輛走過平原小鎮的槐蔭道。她輕輕叩門,微笑落座,將學校的牽掛與惦念遞到每一雙迎候的手中。話題從學生的住宿環境、在校表現、專業課學習進度,緩緩延伸到他們的成長經歷,乃至整個家庭對未來的憧憬與憂慮。那一刻,她不再僅僅是傳道授業的“老師”,更像是一根細膩的針腳,悄然將學校與家庭緊密縫合在一起,或許這就是家校雙向交流的意義。

“我們想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呂老師常這樣說。家訪過程中,她事無巨細地記錄著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只為將最真實的生活圖景帶回學校,讓下一學年的資助方案更具針對性,讓與學生的談心談話更能貼近他們的內心脈搏。返程的車窗外,夜色如同墨汁般漸漸暈染開來,她手中的筆記本上卻仿佛亮起了一盞盞溫暖的燈:“多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尊重每一個獨特的靈魂”……密密麻麻的小字,是她在車輛的顛簸中,為學生們悄然種下的新的希望與可能。

這場跨越數十乃至數百公里的奔赴,只是燕京理工學院“暑期大家訪”活動中的一抹縮影。學院將“看見每一位學生”寫入育人綱領,把“走進學生家門”視作必修之課。于是,一個個如呂文杰老師般的輔導員,將地圖折成掌心大小,再用一步步的腳印將其一寸寸撫平。他們的嗓子因頻繁溝通而沙啞,鞋底因奔波走訪而磨薄,卻讓“家校共育”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化作了一條真正流動的、溫暖的河。

有人說,大學是離社會最近的碼頭,而家訪則是將碼頭的纜繩提前系向更遼闊水域的錨。燕京理工學院以這樣一個樸素而堅定的決定,將教育的根系深深扎進煙火人間的深處,讓每一顆年輕的心在離家求學之前,都能被理解、被托舉、被祝福。

當新學期的鐘聲敲響,學生們背著行囊重返校園時,他們或許不會知曉,那些曾讓他們徹夜難眠的焦慮,早已在某個蟬鳴陣陣的午后,被輔導員老師在一杯涼茶的清潤中悄悄化解。但他們一定會感覺到,校園的風比從前更加柔和,夜晚的燈光比從前更加明亮,輔導員的眼神比從前更加深邃——那是老師替他們收藏了整個夏天的溫度與關懷。
向每一位仍在路途上叩響學生家門的輔導員致敬,也向作出這項暖心決定的燕京理工學院致敬。教育,就在看得見的課堂上辛勤耕耘知識,也是在看不見的心靈深處默默耕耘希望。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baiduer.com.cn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