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9 22:22:05
來源:紫牛新聞
“物自天生,工開于人”,陸川首部跨界舞劇《天工開物》將于11月14-16再次登陸南京,在江蘇大劇院超燃開演。
舞劇《天工開物》取材自同名科技著作,該書被譽為“十七世紀中國影響世界的百科全書”,其作者宋應星也被達爾文、李約瑟等科學家譽為“中國的狄德羅”。
【資料圖】
據悉,記錄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百科全書《天工開物》,全書共十八卷,插圖123幅,約10萬字,記載了130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30多個行業科學的數據,許多生產技術沿用至今,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系統、全面向世界分享中國科學技術的著作,代表當時世界科學文明的最高水平,對亞洲、歐洲各國影響極深。
舞劇《天工開物》不僅通過舞蹈藝術重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創造,更將宋應星那份執著與深沉的民族精神淋漓盡致地呈現給了觀眾。
其“含舞量”一度刷爆全網,讓觀眾大呼震撼。“全員會飛”“中國人會飛這件事瞞不住了”“再一次被中式美學震撼”“中國的舞蹈圈不受牛頓統治”等互聯網熱評,激起了年輕人對傳統文化和國風美學的認同。
記者了解到,《天工開物》和“大明理工男”宋應星的“硬核”人生,由全明星卡司聯袂演繹。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演員馬蛟龍飾演老年宋應星,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演員呂科鏑、江西省歌舞劇院舞劇團青年演員安一寧飾演青年宋應星,他們通過舞姿展現宋應星從小就對自然科學滿懷興趣,演繹他6次科場失利,以及他即便在親人不理解、不支持的情況下,依舊醉心于創作“與功名進取毫不相關”的科學技術百科全書的故事。
馬蛟龍在采訪中表示:“對老年宋應星的把握要很精準。我是舞蹈演員,更多通過身體、中國舞自帶的氣質演人物。”呂科鏑表示:“宋應星這個人物要在身體、外在形態、服裝等各個方面,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給人一種截然不同的感覺。上半場,會看到一個鮮衣怒馬的少年郎對世界充滿好奇,在經歷挫折和人生的迷茫之后,他的內核逐漸穩定,但心底對世界的探索卻從未改變。”
此外,舞劇《天工開物》再現極致明制美學,舞美設計方案參考大量史料,通過對明代畫卷、建筑、器物、服飾、家具等資料的研究,總結出“大、巧、簡”的美學特征。
劇中舞美設計中“巨物”的應用、舞美裝置、視覺呈現都運用了這個概念,呈現出震撼的舞臺效果,整體風格兼具內斂和巧妙。服裝設計參照明代中晚期的服飾特點,精巧的是,大量農夫工匠的服裝設計靈感源于“中國第一陶”江西萬年出土陶器的花紋,兼具原始的生命力與行業特點。
截至目前,舞劇《天工開物》已在全國30多個一線城市及省會城市演出,累計觀眾超9萬人,全網瀏覽量超10億次,成為展示江西文化底蘊、傳遞中國精神的藝術名片。2025年《天工開物》也已排演超100場,北京、上海、珠海、東莞、鄭州等城市即將接續上演。除了國內巡演,《天工開物》還走出國門,在海外四國巡演七場,日內瓦、悉尼歌劇院、雅典圣誕劇場等,已成為近兩年中國舞劇又一現象級作品。
記者了解到,舞劇《天工開物》由江西文演集團、北京舞蹈學院聯袂打造,新華社新媒體中心、北京猿動力泛娛文化集團、中共新余市委宣傳部聯合出品,江西文演演出院線公司制作運營,上海晶英文化傳媒(集團)為中國巡演推廣總運營,上海晶英文化傳媒集團與江蘇大劇院、深圳晶英文化演出運營有限公司聯合主辦。
上海晶英文化傳媒集團總裁陳英武則表示,舞劇《天工開物》將古老的匠心精神和傳統工藝的魅力用舞臺藝術的手法展現給大眾,讓更多人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厚重底蘊,激發大家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意識。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孔小平
校對 胡妍璐
關鍵詞: 最新資訊
發布于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baiduer.com.cn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